网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制度建设 | 中心学者 | 研究项目及成果 | 学术动态 | 下载中心 | 技能型人才发展研究 |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技能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研究 | 技能型人才需求研究
最新文章
关于做好2024年度湖北技能型… 08-0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重大攻… 07-14
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湖北技能… 05-15
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 05-15
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 05-15
关于做好2023年度湖北技能型… 07-07
关于组织申报“生涯教育”专… 06-29
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湖北技… 01-18
关于做好2022年度湖北技能人… 05-20
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湖北技… 12-17
[补充通知]2021年度湖北技能… 05-18
关于做好2021年度湖北技能型… 04-19
关于做好“疫情与技术技能人… 12-14
关于下达2020年度湖北技能型… 05-11
关于下达2019年度湖北省高职… 05-11
技能型人才需求研究
高失业率倒逼欧盟职教改革
作者:ebaitiancms 来源:http://skjd.cjxy.edu.cn/  时间:2016-07-01 16:35:23 点击:

 

■俞可

  欧盟企业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巨大,然而欧盟各国青年失业率高居不下。欧盟职业教育学生的成长场所过多囿于课堂,极少走进厂房,以至于入职前对岗位懵懂无知,所获技能亦与岗位需求貌合神离。德意志经济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为欧洲青年而推进职业培训》,旨在为欧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相关措施对于国内有关方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对促进就业创业的部署,有一定借鉴作用。

  职业教育挽救“失去的一代”

  日前发布的《2015全球青年就业趋势》中,国际劳工组织预测,今年全球15岁至24岁年龄阶段青年的失业率将保持在13.1%,欧盟则高居20%线之上,总数逾550万。作为欧债危机重灾区,南欧四国的就业困境无以复加。在西班牙和希腊,青年失业率徘徊在50%大关,分别为48.8%和48.3%,而意大利与葡萄牙则为40.7%和31.8%。

  欧盟5700万15岁至24岁青年中有750万属于既未就业亦非就学的群体。该群体被国际劳工组织称为“失去的一代”,甚而被打上游手好闲与自暴自弃的烙印,这足以撼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乃至欧洲社会稳定。

  接受良好的职业培训是改变这些青年人最好途径。欧盟2013年峰会出台100亿欧元的青年保障计划和60亿欧元的青年就业计划,为期7年(2014年至2020年)。同年,欧洲职业培训联盟应运而生。今年6月,欧盟委员会推出宣传册《收获与学习;培训与进步》,全面展现该联盟的各种举措。欧盟对职业技术虽不遗余力,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改革成功的十大要素

  《为欧洲青年而推进职业培训》报告对德国、英国、意大利、葡萄牙、瑞士、瑞典和波兰等欧盟七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展开细致入微的剖析,从中梳理改革成功的十大要素。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在欧盟普遍低下,往往沦为最次选项。一旦拥有良好声誉,职校必然门庭若市。赢得优质生源实属上策。若能保证学业表现欠佳的生源获得必要技能并顺利就业,职业教育魅力依然坚挺。

  用人单位的责任心 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国家能保持低青年失业率,此乃主因。在欧盟,雇员十人以上的企业,其中1/4至少招纳一名学徒。用人单位积极投身于培训既关涉自身的人才储备,也彰显一种社会责任。

  社会组织的介入度 社会组织作为相关利益的代言者,其介入可把人才培养的收益最大化。介入的各种可能性以法律文本形式固化。社会组织的介入与职业教育的成就之间并不存有关联,关键在于介入的形式与程度,如共同开发工种特色并定义职业教育内容。

  教育体系的开放性 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可确保学子在不同教育形式之间选择且自由流动。职业教育出口的多样性是对学子及其家长许下的最佳承诺,即职业教育绝非一条死胡同。职校生跨入象牙塔的道路应该始终畅通无阻。

  学习制度的弹性化 模块设置尤为适用。完成某模块的学习内容即可颁授单份证书。通过任意排列组合,学子可以搭建个性化的技能大厦。弹性的学习制度也有助于职业培训方案及时更新。职业培训法规文本应该为自主操作预设广阔空间。

  培训模式的分化度 在欧盟人口老龄化浪潮中,原本门可罗雀的职业学校生源急剧减少。职业培训模式应通过分化充分展现其包容性,以便为不同社会群体如残障人士和移民群体接受职业教育拓展渠道。

  信息资源的透明度 信息资源在相关各方之间的屏蔽导致职业教育背负“神秘世界”的恶名。提升信息透明度须注重信息表述的可接受性。通过精简职业培训专业,或者对与某个工种相关的专业予以整合,使职业培训项目一目了然。

  职业咨询的强化 就职业生涯规划与职场前景,学子及其父母应该享有专业的咨询服务。英国模式具有引领性。国家职业发展服务社自2012年设立以来,为民众提供广泛而专业的职业咨询服务。

  国际交流的普及化 欧洲学子就业,国际职业经验与跨文化胜任力不可或缺。欧盟伊拉斯谟加强版计划总财政预算为148亿欧元(2014年至2020年),43%用于高等教育,22%花在职业教育上。这些资金可资助国际交流的大学生数量三倍于职校生(200万:65万)。职业教育国际交流的推进需要充裕的资金来保障。

  职场需求的匹配度 毕业生能否尽快胜任工作岗位可视作职业教育成功的核心指标。职业教育必须紧跟纷纭变幻的职场,而职场的波澜起伏又取决于技术与市场的日新月异。专业的选择往往比教育路径的选择更具决定性,比如理工类技术人员因市场紧缺而受宠有加。

  共享职教改革经验

  欧盟2013年建议在职业教育领域推广“基于岗位的学习”。德国和瑞士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堪为标杆,有利于学校与职场无缝对接。报告引发三点普适性启示。

  推崇多元共治 职业教育绝非政府的自留田。职业教育治理主体呈现多元性。以共同决策、共同打造、共同担责为准则,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工会、商会、专业社团、青少年社团、教师或校长协会等主体理当积极深耕这片园地。报告出台本身便为职业教育的多元共治模式做出表率。报告建议以法定文本形式来规范多元共治的主体的角色与职责。

  张扬本体价值 职业教育固有的独特价值应该在本体论层面充分认识。架构教育体系立交桥虽可确保学子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畅游,但绝非为职校毕业生就读大学摇旗呐喊。麦肯锡治理研究院2013年发布的题为《以教育促就业》的报告指出,恰恰在职业教育地位欠佳的国家,多半大学生表示,倘若当初选择职业教育,就业会更顺畅。职业教育理当作为一种品牌来营销。

  激励自主创新 报告虽褒奖双元制模式,但职业教育模式各有千秋:英国倡导因材施教;意大利在国家统一框架下促进地方自主性;波兰因高度开放性而给予学子更多选择性;瑞典以全纳见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神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扎根于德语国家的国情,难以移植他国。今年6月,《里加公报》对欧洲职业教育合作十年规划予以修正,激励各国基于国情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领导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