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加强审美教育的相关探讨
胡炼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美育的必要性,指出了美育有利于高职学生良好道德情操、智力素质和创新意识、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阐述了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美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提出“要养成健全人格”并且明确指出:“所谓健全人格分为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四项”,也就是说,只有德、智、体、美四项并举,才能构成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的教育体系。尤其是美育,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实现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是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美育的必要性
大学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之一,它是学生品格、人格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是为以后的发展确定人生目标,奠定基础的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一种教育类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和深入发展,它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日益明显,实用技能教育占了高职教育的主导地位,使得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矛盾日益突出。学生把学习的目标定位于努力学好专业技能和实用技能上而淡漠了科学文化、人文道德、审美情感等内涵素职的培养和提高。
就整体素质而言,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人文素养、审美情感、审美情趣比较欠缺,审美鉴赏能力,美丑、真假的鉴别能力比较低。如果我们仅从培养“技能”的角度出发而无视这些缺陷,也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弥补,则必将导致我们的学生缺乏人文内涵和综合素质而成为简单的机器和工具,这是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教育迫在眉睫。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相结合的全方位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教育方面。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审美教育是最为欠缺的。而在对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教育里面,审美教育又是最不能欠缺的。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生活纪律性差,缺乏远大的理想,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趣味低下,自控能力差,创造想象力贫乏等。这些问题仅靠职业教育是难以解决的,而且会给职业教育带来不利影响,而美育在此方面可以成为一种纠正和补充。
二、审美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模式,而且是一种教学观。我们传统的教育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把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人的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和品质,促进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升华,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完全之人物”、“健全之人格”,我们的教育决不能人为将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相分割,这势必造成制约、扼杀、摧残人的本性、灵性、潜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美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和“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和心灵之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只有在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能在行动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教学观上看,美育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方法。首先,美育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也不需要任何基础的限制和抽象的说教,只要对象具有正常感知、接受能力和基本观念、常识的人,就可以接受审美教育。其次美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没有一定常规,只要条件允许,任何条件都可自然的溶入美育观念。再次,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比其它教育更便于进行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比其它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内心。最后,美育可以在多个领域长期的发生作用,从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能起到比专业教育更长远更深刻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美育促进高职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
审美教育具有情感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良好的艺术修养可以促进对各门学科的深入研究,让我们在审美的同时也在思考自然的奥秘,并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通过内心活动,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品质。这将使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走自己的路,创造新的知识。从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高职学生培养的方向,与本科生、中专生有明显的区别,一方面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人文素质。因此,仅仅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而忽视对学生内在审美的培养,只能培养大量熟练有素的工匠,而不是具有相当修养和情操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高职院校通过单纯的强化专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创新人才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专业教育主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让学生接受人文和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智慧,使他们更有创新精神、意识和胆识。
四、美育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呈现多元性、开放性。加强高职学生的美学修养,可以让他更好的溶入这个社会。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和谐美好的情感,使其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在爱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共鸣与喜悦,达到纯洁其情感,高尚起情感之目的。由于审美教育不带有功利色彩,所以通过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美化其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树立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有了美的理想、品格、情操、人格。他们就能用美眼光和思想看待任何事物,处理人际关系。也能用正确的审美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适应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高职院校学生美育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课程教学来渗透美育
教学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这种实践同其他类型的实践活动一样,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是人自由创造才能、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熟悉并掌握自己实践的对象即学生和教材,把握教学规律,另一方面教师要实现自己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全面发展人的目的。当这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统一时,教学的实践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传播上,而且还表现在教师为学生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环境上,课堂教学教师要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互动,这就是成功的审美教学。成功的教学,教室就是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演员,演出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审美的。
(二)通过教师的师德风范来展现美育
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优化师德风范,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既合乎规范又优美自然,成为学生无声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中渗透着美育。
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要以完美的品格教育学生,使学生产生敬爱感、敬佩感、敬重感,潜移默化的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其次,教师要有美的仪表,这是教师形象塑造的最直接的自我展示。教师要有自然、潇洒的举止,给学生轻松舒畅的感觉;以稳重大方的姿态,给学生踏实可靠的印象;以整洁合适的衣着,让学生体悟朴实整洁真正的美。
再次,教师要有美的语言,正确运用语言是教师获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语音、语调、语气来表情达意。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带动学生使用美的语言。
(三)通过校园文化生活和美化教育环境来传播美育
大学校园生活形式多种多样,如各种内容的讲座,各种技能竞赛。这不仅可以满足高职生多方面的艺术兴趣和艺术追求,而且可以培养高职生广泛的爱好和艺术才能,为他们能在毕业后在各种技术岗位上运用美的规律进行组织和管理生产作好准备。另外,还可以组织广大高职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不仅有利于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加深了他们对生活美的体验。
学生的审美趣味是在优美的环境中养成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重视校园建设,增强学生创造校园美的意识。培养他们珍惜美、创造美的观念和能力,从而以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又以学生美的行为习惯为校园增添光彩。
(四)开设艺术欣赏选修课,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首先,要对各个专业学生开设“美育课程”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知识理论教育。对于美,学生一般感性的东西多一些,理性的东西少一些。因此难免在认识和判断上美丑不分,高下难辨。通过美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就能从理性上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本质、规律、范畴和形态,树立科学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自觉趋向真善美,远离假丑恶。
其次,学校可以有计划的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艺术专题讲座、艺术欣赏课。艺术欣赏课不能只局限于音乐美术欣赏,还有舞蹈、戏曲、影视、文学、书法、摄影、建筑、雕塑等诸多艺术门类。如此,不仅能使学生受到各种美的滋养,更能开阔学生的心胸、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精神,完善学生的个性、品格,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仇春林.大学美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蒋冰海.美育学导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汪正章.审美教育谈[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作者简介]胡炼(1972-),长江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属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筹)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