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余 洵,傅翔
(长江职业学院思政课部,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影响教学状况的成因做一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因
教育部在2005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做出了新的规定(即“05方案”)。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科建设基础薄弱,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存在误区,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等。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的反思与调查分析,既考虑学生和教师的主观原因,又考虑社会的客观因素。
一、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客观因素
1. 全球化进程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外部压力 。
虽然西方媒体普遍关注中国的发展问题,但是,对中国影响更大的却是全球化。19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全球化趋势开始凸显。20世纪以来,随着跨国公司的增多和经济活动的日益深入,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虽然,我们不能再用过去那种“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那种眼光来审视全球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之于全球化的内在规约决定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设置并调控着全球化的基本游戏规则,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由此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力量平衡向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倾斜。对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其居于经济、文化交往中的强势和主导地位,因而对经济全球化往往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则呈现出种种扭曲的、甚至是异化的态势,它并非对每个民族和国家说来都是福音。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断言新世纪主导全球政治的将是文明的冲突。这文明冲突背后又是什么?将给全球政治尤其是暂时处于劣势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什么?显然,伴随而来的必然是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的相互撞击和斗争的加剧,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将以各种形式渗透。老布什曾经说过:“凡是接受美国经济的国家就无法拒绝美国的价值观念。”基辛格也不否认:“美国对中国仍拥有外交、经济及军事优势,美国完全可以运用这些优势来塑造中国未来的角色。”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社会主义失败”的舆论布满全球,商品、技术、资本在全球流动的同时,西方的价值观念更加四处横溢。尽管改革开放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发达繁荣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落后的局面对比,仍然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有一种悲观的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主义信仰危机的挑战,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产生质疑。
2. 中国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内部冲击。
所谓多元化,一是利益的多元化,二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而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的。中国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这种状况势必会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影响着人们的理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所有制结构多样化适应的分配制度多样化,使人们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利益的差别、矛盾和冲突。这种差别、矛盾和冲突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公有与私有、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陆、东部与西部、富裕与贫困、强势与弱势,等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也随之改变并趋向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一把“双刃剑”:激发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个人主义倾向;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思想,造成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蔓延,甚至某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一切都给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观念多元化的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主导意识来统率全局,就将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行为的失范、生活的无序。虽然这不是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这无疑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重重困难。
二、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观因素
1.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轻视与厌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轻视与厌倦。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而受外界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影响很大,部分学生中存在功利性学习行为,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追求的只是一个文凭,更多地开始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从而弱化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第二,抵触情绪。学生因对社会政治失望而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抵触情绪,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化”,是空洞的说教,不少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为考试过关”。第三,教学内容和形式模式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一些偏差,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模式化的倾向。从教学内容看,注重抽象的理论阐释和文本逻辑性,忽视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发展需要。脱离实践的说教常使思想教育浮于表面,使学生乏味而难以感受到其价值,进而产生了质疑与疏离。从教学方法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我教你学”的单边施教模式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
虽然当前高校教师的普遍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日渐提高,但是这不足以消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长期存在的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的职业倦怠感。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社会支持的弱化和自我认同的勉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基本框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定的,政治地位较高。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历史上“泛政治化”遗留的包袱问题没有妥善解决,如今又处于市场经济商潮、全球化浪潮裹胁下的“去政治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常常被轻率地对待,其本质和宗旨常常被漠视或忽视,其本真目的和价值常常遭遇人为的异化和遮蔽,其信念和信仰常常被扭曲乃至亵渎,人们往往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长期性和潜在性,又常常对它抱有一种复杂的态度与感情,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轻视与歧视。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高、难度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社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都很高。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也很大,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很难处理好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教学内容变动快、改革频、更新快,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轻视与厌倦。第三,对工作前途和事业发展的担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有教学问题的近忧,更有工作前途问题的远虑,这是区别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较窄的专业发展空间,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来了学术成长上的压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的减少,上课形式的改变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来了的生存上的危机;尤其是高职院校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不重视,进一步加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存压力。当然,职业倦怠的产生不能排除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主要涉及教师的性格、性别等因素,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在于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否以及信仰坚定与否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精神面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发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与老教师相比,青年教师往往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基辛格,美中若发生冲突可能重蹈“一战”覆辙[M],参考消息,1999-9-8
[2]周利生,邓群,简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之成因[J],党史文苑,2006,(08)
[3]崔玉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成才之路,2008,(28)
[4]张琪,影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7,(03)
——————————
[基金项目]本文属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