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胡 炼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联系实际,以05新方案为指导,提出要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变现时的教学状况,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05新方案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3878(2008)01- -0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社会构成、素质状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职业意识以及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呈现出相对本科院校学生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而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它真正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创新。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处境的产生一方面固然由于市场经济的急功近利,升学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学生和学校更重视学习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人的影响无从体现于物质方面和眼前利益的满足,这自然大大降低了它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从课程自身的角度来看,则是由于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带给人的刻板印象而造成的心理上的排斥和反感,给人的感觉是“假大空”的说教,不可亲近的课程。
首先,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实生活隔离,它企图营造一种纯粹的教育环境,通过消除外部对立来消除理论与现实的矛盾,通过控制环境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施。但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封闭式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传授无法替代社会实践,这样的教育不可能产生实际效果。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每日都可能和价值冲突打交道, 如果没有冲突,就不会有挑战,思想的发展就失去刺激和动力。面对和现实脱节的完美理论,学生当然认为这是虚假的政治说教而无法提起兴趣。
其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目标上强调标准化、统一性,从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入手,排列出一系列高而大的目标,其结果除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循规蹈矩,毫无奉献精神外,还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苍白无力,豪无吸引力。高职院校学生注重当前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他们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但同时也有着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更需要自信心的重塑和自我潜能的重新认识。而传统的培养目标则更容易引起高职学生的反感和厌恶,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它来源于活生生的实践,又将指导人们的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和纯理论的推理演绎,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大千世界息息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大难点就在于,学生从小到大通过政治说教的耳濡目染,已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饱和,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神经越来越不敏感,情感越来越难以触动,从而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抵抗力。
二、改变教学现状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中宣部教育部05新方案的出台正是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契机,通过深入探索,直面社会现实,联系学生实际,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假大空”现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破除伪善的面孔,激起学生的神经兴奋点,这就必须敢于正视社会现实,触及社会热点问题,抛出争议话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揭示现实生活与书本理论之间的矛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引导学生研究现实问题,对现实的发展作出规律性的概括和科学预见,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以还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真理性。
其次,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和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现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允许学生个性的合理发展,体现出教育目标的多元性特征的原则来开展教学,在培养合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目标引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一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培育乐观向上、开放的心态;二是要教会学生生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的合格公民;三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只有当抽象的说教演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才更容易为高职学生所乐意接受,并具体落实到实际的思想和行为上。
再次,要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空洞说教,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到理论”的模式转变为从“现实到理论再到现实”的模式,同时必须紧紧抓住情感这个突破口。因为只有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心灵的悸动。教育客体的情感体验是思想政治觉悟提升的关键,只有触动了情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高职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一定水平的理性思维和审美情趣,他们不满意照本宣科,不满意空泛的理论考究,而要求理与趣、情与理的和谐统一。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认真深入实际去了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困惑与冲突的内容,去研究和观察社会现实,在教学内容中充实大量的真实个案。只有让学生在情感中体验和经历,调动起学生心灵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教育的互动。
三、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单一的传授知识为主,而现代教学方法不是以单一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而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目标。
1.倡导自我教育,反对被动灌输。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调查研究,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要求,而是一味地按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并通过考试的方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的教育当然是低效的、消极的。实际上,由于每个教育客体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的不同,世界观、价值观的多元化,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仅仅看到教学内容的完成和体系的连贯,更要充分重视发挥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尊重不同主体的差异性。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平等的对话和讨论中展开教学,给学生以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优势。高职学生有自我肯定和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需要,有显示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和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使之能够对许多问题发表见解,教师要用民主的的方法和平等的姿态,创设灵活多样的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辅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在较深的层次上唤起教育客体的自我教育意识,从自我的自主选择中实现教师主导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我们要继续推进考试的改革,注重知识的应用,使考试不在是检查短期记忆力的工具,而成为继续学习的过程。
2.倡导教育疏导,反对权威至上。
传统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高在上,代表权威,不容驳辩的政治说教,而高职学生求知欲旺盛,思路新颖,他们要求独立思考,不愿盲从,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反向性,教育客体不仅没有接受教育内容,而且在他们看来,教材上写的,老师讲的,都同现实反差太大,因而使他们产生怀疑和诘难。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放弃标准答案式的灌输,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种种社会现象,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关注社会现实,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发表意见的风气,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政治素养。
现在的高职学生较少受传统道德力量的束缚,但由于他们普遍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只死记硬背了一些概念和观点,理性思维能力不高,缺乏鉴别力,容易把错误的东西当作新事物来接受。他们有政治热情,但由于缺乏政治敏锐性,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会被某种流行的看法所左右。他们不迷信权威,但由于方法简单,思想偏激,易于以偏概全,形成一种片面的认识。也正是这些思想的存在,对正面的说教产生了抵抗,但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里,学生通过不同见解的交锋,相互争论,自我辩驳,反而更容易在主流上达成一致。教师在开放的环境里,不是以权威的身份出现,而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主要起着一种疏导的作用。
3.扩展单一课堂教学,发挥社会的整体影响。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教学途径单一。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要有开放的教育渠道。首先要充分拓展校内各类教育和活动的途径,使其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其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使三方面都能按学校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抢占网络阵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弥补传统教学中信息单一、内容封闭的缺陷,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渠道之一。对此,我们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多媒体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外,课后还要为学生提供扩充教学内容的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此外,还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建设,通过网络开辟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栏目、信箱、论坛、博克等形式,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对学生施以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扩展。
4.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实践教学,思想认识和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的现象。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关系中,只有不断体味人生,才能不断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突破封闭的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广阔实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参观、调查、访问、慰问、社会服务等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展示创新思维。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使社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老师。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更透彻的理解、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学会为了解决问题去寻求和运用所需要的知识,学会在实践中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并通过实践的反馈来检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也通过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聚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恒久动力。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主动的参与教学创新
自觉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是教师推动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通过深入研究,认真借鉴各种合理的、现代的教学理念,促进自身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着眼于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才能切实推进教学的改革进程。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刻苦钻研,敢于突破自己的教学瓶颈,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将课程的思想性、知识性、针对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开创一流的教学艺术。
教师自身人格的丰富和完善,知识的广博是教改成功的的间接教育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魅力在教学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有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和突出才华的教师,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往往由于欣赏、钦佩或崇拜老师而喜欢上他的课,乐意接受他的教诲和引导,而只有不断的超越传统,与俱时进的教师才能真正的获得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余双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的新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5):33.
[2]苏宝芳.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岱宗学刊,2005,(4):119.
[3]刘建勋.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36-37.
[4]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北京:教社政[2005]5号文件.
——————
[作者简介]胡炼(1972-),长江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属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筹)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