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环境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胡炼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的完成,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对学生影响日益加深,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和主体的特殊性,也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这些都要求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紧握时代脉搏,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从高职教育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教育环境;高职院校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3878(2008)06-00 -03
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的完成,每一个大学生都面临多种观念的冲击,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想交流的结果造成道德情感冷漠,心理问题增多。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样一种新兴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应对其教育方式特殊性引起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弱化,如何解决学生在面对社会看待高职教育时的困惑,并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心理问题,怎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各种思想道德观念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如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混乱与无序。本文旨在根据笔者在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目前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一)新时代的变化给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全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接收新的冲击。
首先,信息网络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已经给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大学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赢得了学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
其次,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进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却日益显露。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竞争力,高职高专学生大都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却形成一种偏见,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成一种理论说教,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实行缴费上学,且收费标准提高,学生经济负担加重,生活困难的学生增加,使高校中出现贫困生群体。作为学生学费来源的家庭收入分化较严重。这种情况造就了学生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经济困难又往往是引发和促进心理困难的因素,表现出自卑、焦虑、孤僻。在高职院校中,困难学生相对其他高校更多一些,其问题也更为严重,明显地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重视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自卑,做到自信、自强、自立,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问题。
(二)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与高职教育模式相适应,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能做到加大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力度,但却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了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无从下手,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三)高职学生的特点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作为教育主体,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等。虽然同样是作为计划录取的学生,但从成绩上看仅仅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层次。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
其次,从学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严重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兴起和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看,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
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作为青年大学生,他们同样处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日渐提高,自我意识、人生观日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道德观念日益增强,道德评价能力逐步提高,但由于自身心理上的不独立或者没有独立的社会角色定位及社会风气等诸多原因,又使得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导致一些高职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从而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
综上所述,从高职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教育主体出发,积极探求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方法成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
二、加强和改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全部德育的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打破因袭或仿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性实施教学。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在“理论够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不仅要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根据时代要求进行专题性教育。根据社会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市场经济理论教育,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创新教育等等。在教学方法上,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织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动嘴讲,动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和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凸现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笔者在高职院校从教经历发现,高职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大部分由心理问题引起,比如由于对环境不适引起的孤独、郁闷。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由于其他人的观念等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错位,甚至对社会产生敌视,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目前只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保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在硬环境方面,学院要重于美化校园,绿化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在软环境方面,学院要重于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在无形中积淀文化氛围。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文明创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重心,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一个为人师表,具有很强威信的班主任,一个能做到自我管理并能起到火车头作用的班委,良好的班风班貌都能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以社会大课堂为载体,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因此让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这种形式已经为大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所共识。如通过不定期的专业实习实训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可以以此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组织参观革命根据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对企业工厂的参观考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让时代的主流精神和社会的进步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五)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管理,保障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现
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时间普遍较短,各项制度处于摸索阶段。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做到严格、规范,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更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高职院校只有从实际出发,适应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恩远.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2,(3).
[2]胡新华.邓小平人才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3).
[3]德育“三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OL/EB]. http://www.tech.net.cn/research/eval/9881.shtml.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OL/EB].中发 [2004]16号.http://www.cqnu.edu.cn/special/special.htm.
[5]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6]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7]路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J].江汉论坛,2004,(10).
-------------------------------------
[作者简介]胡炼(1972-),长江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属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筹)研究项目成果。